未来三年,深圳将再造一个“硅谷”!龙岗国际大学园在校学生人数将达到3.8万人!
编者按:未来城市之间、区域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将落实到高素质人才的竞争,谁能在竞争中“收获”更多的人才,谁就能赢得最持久的繁荣和进步。外界评价,未来深圳国际大学园将成为全国中外合作大学数量最多水平最高的国际合作大学集聚区有望打造为深圳的“中关村”、中国的“硅谷”!根据龙岗区《创新驱动发展行动计划(2015~2020)》显示,预计2018年将力争入驻高校不少于4所,2020年国际大学园各高校建设全面完成并投入使用,届时国际大学园在校学生人数将达到3.8万人。
大城与大学的双重变奏 !
龙岗这个深圳创新“智核”正在崛起!
大学与城市作为
人类文明发展的两大标志性成果
自诞生时起便结下了深厚的文化渊源
大学与城市相互交织与碰撞,
演绎了人类文明史上奇妙的双重变奏曲
在龙岗,一座容纳了来自世界各地的
世界级名校合作办学项目国际大学园
正在逐渐崛起!
9月3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以下简称“港中大(深圳)”) 举行2017年度入学典礼,迎来了创校以来的第四批本科生,为深圳国际大学园增添了新的血液。而在9月13日,中俄两国第一所合作大学——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也将正式开学,这标志着国际大学园的建设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随着深圳“东进战略”的不断推进,作为主战场和核心区的龙岗区,正在演绎着一场城市与大学互动的双重变奏曲,深圳国际大学园的崛起,不仅探索了一条开放式、国际化发展的办学新道路,还推动着龙岗面向全球构建协同创新体系,打造深圳东部创新“智核”,促进深圳社会经济发展,涵养城市的文化与灵魂。
前瞻
后发
落子国际大学园,发展高等教育
长期以来,深圳的发展一路向西,从罗湖到福田到南山再到宝安,形成“西强东弱”的发展格局。作为深圳的东翼,龙岗长期处于“东弱”的“后发”地位。
随着2010年深圳经济特区扩容,龙岗区由原特区外被纳入到深圳经济特区范围内。次年,在大运会的历史机遇下,龙岗的城区面貌和发展环境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并留下了16平方公里的“大运新城”。
作为曾经偏居深圳一隅的加工制造大区,龙岗区从“加工之区”蜕变成为“大运之城”。在特区一体化进程中,随着高端人才不断流入龙岗,龙岗的人口结构已发生根本改变,交通、教育、医疗等民生方面也是日新月异。
2013年,龙岗区提出了“高端引领、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极富前瞻性地抓住深圳高等教育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提出要打造国际大学园的设想,并在龙岗区核心地段大运新城片区划出2.66平方公里的土地用来建设国际大学园。
同年,深圳市政府提出在生物、互联网、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医疗卫生、金融等重点支持领域建设一批特色学院。这对处于转型发展之际的龙岗而言,正需要一所大学城为龙岗“高端引领、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注入创新的源头活水。
龙岗提出打造国际大学园的设想,为港中大(深圳)落户龙岗创造了条件。事实上,从2009年开始,港中大就成立专门小组,开始探讨在深圳办学。港中大(深圳)校长徐扬生在接受深晚记者采访时表示,深圳离香港比较近,是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城市,也是最需要国际化大学和人才的城市。
“考虑到学校的百年大计,我们最后选择了龙岗。”至于为何选址龙岗,徐扬生透露,在选择校址时,深圳市曾推荐过其他区,他也到各个区进行考察,最终觉得龙岗的空间更大,各方面要素都非常契合学校要求。
在徐扬生看来,龙岗区是一个相对安静、比较符合办学的地方,离市区还有一定距离,从龙岗到福田的距离,就如港中大从沙田到中环的距离,无论是校园的大小、地貌和距离,都跟港中大相似。
2013年3月,港中大与深圳市人民政府及深圳大学签订了最终协议,并组成港中大(深圳)理事会,由港中大与深圳大学各委任8人组成。2014年4月28日 港中大(深圳)获得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立,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依法进行管理。经深圳市政府选址确定,港中大(深圳)最终落地龙岗大运新城。
港中大(深圳)落户龙岗
拉开了深圳国际大学园的大幕
这是龙岗在转型升级发展布局中
落子高等教育
同时也开创了深圳高等教育国际化先河
构建高等教育新格局
筑巢
引凤
世界名校集聚 构建国际化高等教育新格局
港中大(深圳)刚敲定不久,紧接着又迎来了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2014年5月20日,在中俄两国领导人的共同见证下,中俄两国教育部门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双方将支持中国北京理工大学与俄罗斯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以下简称“莫斯科大学”)在深圳市合作举办“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
莫斯科大学是俄罗斯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综合性高等学校,是全俄罗斯最大的大学和学术中心,也是全世界最大和最著名的一流高等学府之一。
作为深圳东进的主战场与核心区、国际创新高地和创业者的乐园,龙岗的产业基础雄厚,制造业发达,加上良好的环境与政策支持,吸引着中外名校来龙岗办学。同年8月,深圳吉大昆士兰大学宣布入驻。2014年11月,深圳明确在龙岗区大运新城规划建设国际大学园,作为特色学院办学的集中建设区,命名为“深圳国际大学园”。
作为中国经济的奇迹样本,深圳也在不断尝试新的高等教育模式。从最初想要打造成“东南亚学术明珠”的深圳大学、中国最好的高职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到改革聚焦的南方科技大学,再到如今引进世界名校合作办学,打造国际大学园。
伴随着龙岗高等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
同时也构建起中国高等教育新的格局
探索一条开放式、国际化发展的办学新道路
外界评价,未来深圳国际大学园
将成为全国中外合作大学数量最多
水平最高的国际合作大学集聚区
有望打造为深圳的“中关村”、中国的“硅谷”
一座城市的发展与大学呼吸与共,
城市因大学而兴,大学因城市而盛
创新
驱动
打造深圳东部创新“智核”,构建创新生态体系
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龙岗在深圳“东进战略”的背景下,其定位已然调整为深圳东部中心,而深圳国际大学园所起的作用就是“智核”——区域发展的引擎和发动机,为城市的发展源源不断注入创新动力,构建创新生态体系。
在深圳国际大学园的建设中,无论是从龙岗的规划上来看,还是国际名校的办学选择,龙岗和大学的互动,悄然间影响着这座城市和国际大学园的发展。
徐扬生认为,大学是城市的一部分,是一座城市创新与活力的源泉。真正的大学是与城市互动发展的。港中大(深圳)是国际大学园进驻的第一所高校,自筹建以来,徐扬生就开始思索深圳这所城市需要怎样的大学,需要什么类型的人才,并为此做了大量的调研和努力。办学3年以来,港中大(深圳)不断推动产学研融合,促进大学与城市的互动。
短短3年,港中大(深圳)已从全球范围内吸引了一批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美国工程院、美国科学院、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另外,聘请的杰出大学教授中不乏诺贝尔奖、图灵奖、菲尔兹奖的获得者;组建了“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研究院”、“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瓦谢尔计算生物研究院”等国际化科技创新平台,助推龙岗、深圳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新兴产业发展和产业升级。
“大学实际上是知识和创新集聚的地方,也是一个人才集聚的地方。”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区域与企业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丁力教授在接受深晚记者采访时表示,大学需要与市场接轨,把大学拥有的创新资源、人才资源、信息资源、技术资源与这座城市的产业相结合。
随着国际大学园的稳步兴建,其在创新创业领域中所发挥的“智核”作用也会愈加凸显。龙岗区科技创新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国际大学园所在的大运新城片区,未来将成为全市13个重点开发建设区域中唯一的以国际高端教育引领,关注源头创新以及世界产业最前沿的产学研一体化科技创新中心,并以此引领龙岗创新全局。
龙岗区重点区域规划建设管理署相关负责人表示,大运新城将依托国际高校、科研机构,以集中的大运场馆、核心总部功能及产学研功能为发动机和智慧源泉,充分发挥创新中心、实践中心的作用,承担新时代“大学城”知识转化,与产业互动、产学研紧密结合的要求,并体现校区、城区、园区的互动,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大学“城”。
大运新城将紧密结合知识中心
围绕轨道站点等重要交通节点
聚集总部服务功能
打造知识与产业核心
塑造活动基地,构建文体中心
由此,大运新城将成为
“东进战略”中深圳向东拓展腹地、
辐射莞惠乃至整个粤东地区的战略高地。
一座城市塑造一所大学,
反之,一所大学也繁荣一座城市。
大学
之城
融入城市发展肌理,涵养城市文化与灵魂
如今,深圳国际大学园的建设已有3年,给龙岗带来了立竿见影的“智核”效果,在这短短的几年里,高端人才不断集聚龙岗,高新技术企业在持续增量,创新型研究机构落户龙岗。
在大学与城市互动中,龙岗将深圳国际大学园打造成深圳东部的“智核”,这需要大学融入城市发展的肌理。显然,这需要一个过程,当前深圳国际大学园的建设仍处于开始阶段。
未来城市之间、区域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将落实到高素质人才的竞争,谁能在竞争中“收获”更多的人才,谁就能赢得最持久的繁荣和进步。王辉耀表示,龙岗在东进战略中打造知识与智慧中枢,国际大学园必须在其中发挥“人才蓄水池”的作用。
根据深圳市劳动就业服务中心的统计,西丽深圳大学城硕博研究生就业“留深率”逐年上升。显然,未来也会有更多从深圳国际大学园毕业的学生留在深圳发展,这些国际化人才将为深圳创新创业等各领域注入新鲜血液,融入城市发展的肌理中。
与此同时,一所优秀的大学
对于一座城市奠定文化中心起着重要的作用
伴随着深圳国际大学园
逐渐融入龙岗城市发展的肌理
在城市文化的建构和城市精神的塑造中
也将起着引领作用,涵养城市的文化与灵魂
内容来源:龙岗发布、深圳晚报
相关文章:
港中大深圳校长入学演讲:请千万不要把学习知识当首要目标!要理解这个世界!
关于深圳的一切,关注深圳城市、精神生长!
我们的使命是:星辰大海,只与梦想者同行!
拥有深圳梦,请关注(微信号ID:SZeverything)
欢迎来稿,合作,畅谈深圳梦,邮箱至:SZeverything@qq.com